什么是Layer2?
在了解Layer2定义之前,我们可以通过Bitget Wallet (原 BitKeep)梳理的以太坊生态思维导图,来了解Layer2在以太坊生态中是什么样的位置,有哪些类别和代表性的项目。
即使大家不太理解图中的细节概念,但可以从一个类似俯瞰的角度对以太坊生态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认知,方便我们后面系统性深入去了解Layer2。
看完上图,我们再来介绍Layer2是什么。
Layer2的定义
Layer 2,简称 L2,指的是公链的二层扩容方案。这类方案一般指的是那些构建在公链之上、而不对公链本体做修改的扩容方案,与之不同的是对公链本体做出改动的 Layer 1 扩容方案,比如“分片”。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一个公司业务量庞大,于是他开了一个子公司,把一些业务交由子公司处理。母公司就是 Layer 1,子公司就是 Layer 2。这样,母公司的负担就减轻了。
再提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只听说过以太坊有Layer2?
理论上,所有的公链都可以构建 Layer2 扩容方案,但是除了以太坊以外,其它头部的新公链基本都有不错的性能,其 Layer1 本体就能承载当前上层应用的需求。因此,Layer2 对这些新公链而言并不是一个迫切的需求,也不是市场主要关注的方向;所以当我们讨论 Layer2 的时候,通常默认的就是以太坊的 Layer2。
Layer 2用中文直译就是二层网络,这其实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Layer 1 而言。那么Layer 1又是什么?Layer 1 是区块链底层协议,对于以太坊来说,Layer 1就是以太坊网络本身。
在以太坊网络之外,再搭建的其他独立出来的网络,用来提供其他额外计算或者储存、普通交易的,就是Layer 2。以太坊本身的资源可以在Layer 2上使用,通过一些节点以及无许可的方式,Layer 2网络和Layer 1网络进行具体的数据交互,就能为以太坊网络进行扩容。
一张图分清楚Layer1与Layer2:
Layer 2 为什么重要
Layer 2 诞生的根本的原因是以太坊网络的容量本身就是有限制的,每秒交易的次数就在30笔以内,网络活动频繁的时期通常会导致数据拥塞,这反过来又导致 gas(交易费用)上涨并减缓应用程序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Layer2 将以太坊扩展为第 1 层网络之上的单独区块链。如前所述,它通过集成并受益于以太坊强大的去中心化安全模型的智能合约进行通信并帮助减轻主网交易的沉重负担。本质上,Layer1 处理安全性、数据可用性和去中心化,而 Layer2 处理与交易相关的扩展。
其实对于以太坊网络而言,它可以兼容非常多的Layer 2 网络,每个团队都可以开发一个自己的Layer 2 网络,所以我们猜想,以太坊网络可能是单个Layer 1再加上多个Layer 2网络的形式,长期共同发展。
Layer2 的主要优势
降低费用:Layer 2 将多个链下交易捆绑到单个 Layer 1 交易中,这有助于减少数据负载。他们还通过在主网上结算交易来保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更实用:通过每秒更高的交易量和更低的费用的综合优势,Layer 2 项目可以专注于改善用户体验和扩大应用范围。
Layer2有哪些扩容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从头开始了解Layer2的话,会看到各种晦涩术语代表的Layer2解决方案,分不清到底有什么区别。那我们可以再次回顾一下文章开头的思维导图。Layer 2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从最早的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到侧链和Plasma,再从侧链和Plasma到Validium、Rollup,又从Rollup再到ZK Rollup...
时间线如下:
其实在以太坊发展早期,就连V神都曾认为侧链、Plasma技术是解决区块链扩容问题的最佳方案。但在DeFi大爆发的背景下,侧链、状态通道、Plasma等Layer 2扩容方案都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Rollup成为了目前最有希望的方案。
总结一下,Layer2一共有5种扩容解决方案:侧链、状态通道、Plasma、Validium、Rollup。其中Validium应用发展最少,很少被提及,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也曾经是扩容解决方案之一即可。总之,随着数年的演化,到了 2022 年 9 月,Rollups 方案已经占据了 L2 的绝对主导。
以下为4种主要扩容方案的对比及现状的简单总结:
下一章节,我们再详细为大家以上4种扩容方案具体内容以及发展现状。